当前位置: 首页 > 热点 > > 内容页

小暑“驾到”!福州发布预警!未来三天……

发布时间:2023-07-07 12:04:51 来源:榕小易

小暑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十一个节气,民间常有“小暑大暑,上蒸下煮”的说法,因此意味着在小暑到来之际,炎热的季节已经拉开帷幕。7日,福州应景地开启了“小暑节气”模式,源源不断的热气给予人们持续性的炙热“烤”验。同时,在这炎热、阳光充足的日子里,晾晒衣物被人们提上了日程。但让不少市民感到奇怪的是,晾晒了一天的衣服却有些潮湿,这是为什么呢?

除此之外,炎炎夏日中,不少人的味觉贪起了凉。那么,福州有哪些清甜凉爽的美食能够承受“高温”的考验呢?记者邀请了“闽都文化”志愿者方杰聊一聊福州小暑节气的“食物”风情。


(资料图片)

小暑“驾到” 暑热升级

7日,榕城迎来了二十四节气中的小暑节气,阳光像是得到了号召,炽烈地洒在大地上,让人不禁感到一股融化的热量。

7月以来,福建各地气温一路“飙升”,多地日最高气温达到37℃以上,未来几天还将出现持续性高温天气,福建省气象台发布了“高温预警Ⅳ级”。福建省气象台预报员曾瑾瑜介绍,当前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偏强偏西,随着副高后期进一步增强西进,其源源不断的下沉气流将给福建带来持续性炙热“烤”验。“预计未来7天,福建省将有持续性高温天气,大部分县市城区最高气温可达 35℃以上。”

而福州地区的“热情”时常让人们招架不住,6日上午10点19分,福州主城区乌山国家站气温达到35.0℃,标志着福州主城区出现今年第18个高温日,也是本月的第6个高温日。

7—9日福州市以多云到晴天气为主,雨水稀少。而在气温方面,热情的“嚣张气焰”丝毫不减,至9日,大部分县市日最高气温可达37℃~38℃,局部超过39℃,其中,8—9日内陆和北部沿海可达38℃~40℃,局部超过40℃。

沿江居住 体感更为黏腻

近来,有不少市民发现衣服在阳台晾晒了一天,晚上一摸竟然还有些潮湿,这是为什么呢?一名高二地理老师告诉记者,相对于秋冬天气,春夏天衣服的“返潮”现象较为明显。

造成衣服潮湿的原因有许多,存在着许多变量因素,例如,所在地区、气温、季风的性质等等。地理老师介绍,通俗来说夏天的阳光强烈,气温较高,这是促进蒸发的重要条件。当蒸发达到一定程度时,空气中的水汽含量变得较高,接近饱和状态。此时,空气无法容纳更多水汽,湿度便会抑制蒸发作用,导致晒衣服难以干燥。“如果是住在沿江地区的人们,可能会感受到空气的潮湿和黏腻。”地理老师说,沿江地区水域面积广泛,在夏天高温以及季风的影响下,水域中的蒸发作用增强。这也会导致空气中的水汽接近饱和状态,因此人们可能会感到体感更加黏腻、空气潮湿。

“广瓜”真身是“冬瓜” 清热又解暑

福州民间有不少食物,能让人们在炎炎夏日中消暑解渴。“闽都文化”志愿者方杰介绍,在福州小暑节气的“食物菜单”中,“广瓜”、凉菜、白丸囝是不可缺席的。

在夏日各种消暑食物中,“广瓜”获得了大量福州市民的青睐。方杰介绍,福州人口中的“广瓜”实际上便是人们饭桌上常见的冬瓜。冬瓜具有清热解暑的特性,汤清宜人,适合在夏日食用。在日常生活中,人们会将冬瓜切块或用冬瓜皮煲汤,起到消暑的功效。

“除了广瓜之外,福州人还钟爱喝凉茶。凉茶的饮用不仅滋润口腔,更能带来一丝清凉。”方杰说,在小暑、大暑这个时间段,市场上的流动摊贩和青草店里都会有青草凉茶供应,青草通常洗净后熬成茶,具有降温解暑的功效。

在小暑节气之时,煮一碗“白丸囝”也是一个不错的选择。方杰说,白丸囝是福州民间的小点心,制作白丸囝的过程非常讲究,人们需要先将大米磨浆,压成半干后揉捏成小丸状,然后晒干。最后,将小丸囝下锅煮熟,调入适量的白糖,美味可口。“煮白丸囝十分考验烹饪者的厨艺,若制作者没有丰富的经验,就无法达到预期的效果。”

未来三天福州天气

7日多云 28℃~38℃

8日多云 28℃~39℃

9日阴 28℃~39℃

来源:海峡都市报

推荐阅读