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资料图】
2月28日晚,江苏南京,由中华全国总工会、中央广播电视总台联合举办的2022年“大国工匠年度人物”评选结果在此揭晓,徐工集团徐州重型机械有限公司数控车工孟维等十人当选。这也是41岁的孟维为自己寻常的“数控车工”职业身份添加的又一道耀眼“光环”。
数控加工特级技师、高级工程师、全国技术能手、国家级技能大师工作室领衔人、江苏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、“江苏大工匠”称号获得者……自2001年由徐工技校毕业进入徐工集团成为一名数控车工后,凭借一股“敢于争第一、勇于创唯一”的制造精神,孟维破解了高强钢加工工艺、起重机核心零部件中心回转体加工等诸多难题,发明了“孟维滑轮操作法”等177项先进的数控加工方法,9次荣获全国QC成果一等奖,在助推企业做大做强的同时,也实现了自己由“工”变“匠”的华丽蜕变。
孟维无疑是江苏2300多万产业工人中的佼佼者,也是全省技能人才队伍持续壮大的见证人。他的成长成才经历,不仅和企业发展相交融,也和江苏多年来以技能人才为支撑、建设制造强省的历程相呼应。2022年,江苏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指数为89.1,制造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达37%以上,均居全国第一;同一年,在全国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考核中,江苏也取得了第一名的好成绩。作为实体经济“压舱石”的制造业发展,和以锻造高素质产业工人队伍为改革宗旨的“产改”工作考核,同时走在了全国前列,这绝非巧合。走进孟维的世界,人们可以更真切地感受到这一点。
在2022年“大国工匠年度人物”评选结果发布仪式现场,孟维展示了几张照片:卡塔尔世界杯体育场馆、马来西亚东海岸铁路、波黑伊沃维克风电项目……这些国外重大工程项目都用到了徐工集团的设备。“其实,我的工作都藏在这些照片中看不到的地方。比如,起重机的液压心脏——中心回转体及转向机构、单缸插销系统等都采用了我发明的零件加工制造方法。”孟维说。难怪在同行心目中,他就是精密零部件的顶级“雕刻师”。
练就一身的“工匠绝活”,当然离不开个人的勤奋努力。不管是早年的学技术,还是后来的搞研发,孟维身上所体现出的精益求精的“一根筋”精神是出了名的。技校毕业的他,面对陌生的数控机床操作界面曾经无从下手,但他并未气馁,从最基本的《数控编程与加工》一书学起,一有空闲就查资料,一有专家来就求教,一有问题就钻研到底。为胜任复杂零部件切削加工工作,他硬是把自己从计算机“小白”修炼成了专家。
不过,在孟维眼里,对他个人成长成才帮助最大的,还是企业为职工提能增技而搭建的各种平台,特别是江苏“产改”实施以来全社会所营造的畅通职工职业发展道路的良好大环境。
“我认为,‘产改’对工人影响最直接、激励作用最大的是职业技能等级晋升这一块。”孟维说,去年,江苏全省有29名高技能人才被评为首批特级技师,他是其中之一,他持有的数控车工特级技师证书编号是000001。他觉得这本证书具有特殊意义,因为它突破了传统的技能等级按初级、中级、高级、技师、高级技师划分的“五级工”制,代表着进入了新“八级工”时代,最高是首席技师,往下依次为特级技师、高级技师、技师、高级工、中级工、初级工、学徒工。“高级技师之上还有两级,让我们技术工人有了更多的成长空间。此前,为打破工人技能等级晋升的‘天花板’,我们在企业内部建立了自己的技能等级制度,高级技师之上设有首席技师、技能大师两级,并按月发放相应的技能等级津贴。”
技能人才是产业工人的核心骨干,也是支撑江苏制造、江苏智造的重要力量。日前召开的省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第五次联席会议暨工作推进会,吹响了纵深推进“产改”、助推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的新号角。据悉,今年江苏还将就加强技能人才队伍建设深入推进“产改”出台实施意见。
来源:新华日报