(湖南省先进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 新化县上梅街道立新桥社区)
湖南省新化县上梅街道立新桥社区,位于老城区,辖19个居民小组,面积1平方公里,社区共有户籍人口5354人,常住人口3136户,12875人,社区居委会成员7人。2021年7月,社区居委会被评为娄底市最美志愿服务社区;2021年12月,社区的“五子工作法”被评为湖南省民政优秀社区工作法;2022年被评为湖南省文明社区、湖南省先进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。
近年来,立新桥社区立足“网格化管理”和“上梅红”楼栋微治理服务,以功能凝聚人,服务联结人,最大限度激活各方力量参与社区治理,实现群众的事群众商量着办,群众的事群众参与着办。
(资料图)
坚持“党建引领” 让群众自治组织“活起来”
为了切实发挥基层党组织在基层治理中的引领作用,让每一方“阵地”都有人去守、每一项任务都有人去做。社区党总支按管理人口和地域范围划分了八个网格,将支部建在网格上,每个网格由居支两委主要负责人兼任网格长,党员志愿者担任楼栋长(网格员),带领4—6名“上梅红”志愿者组成小分队,明确职能职责,形成“社区党总支—网格党支部—网格长—楼栋长—志愿者”的网格化组织体系,让党旗红飘扬在社区每个网格。
同时充分运用现代信息化科技手段,按照“网格+信息化”的模式,推进社区网格化管理。建立健全家情家事档案和全面完整的人口基础信息库,实现了对空巢老人、留守儿童等7类重点人群和司法矫正等6类重点稳控人群的分类管理,网格员以各自网格为单元,收集实有房屋、实有人口基本信息。同时,通过与监控系统的无缝衔接,实现了人、户信息关联,人、房信息关联的全面监管格局,社区各个角落的情况尽收眼底。
围绕“楼栋微治理” 让群众自治组织“干起来”
社区党总支全面推行党领导下的“上梅红”楼栋志愿者“微治理”新模式。充分发掘社区能人、贤达,有效引导社区居民利用自己的职业、特长、爱好和人脉等优势,开展邻里互助服务,进行爱心传递。社区不断发展和壮大“上梅红”志愿者队伍,把“上梅红”的八项工作职责,融入到社区的各项工作中。
(社区居民开展“上梅红”文娱活动)
党员常态化志愿服务队经常活跃在社区的大街小巷,积极参与环境保洁、交通劝导等志愿服务活动。在交通拥堵地段和新化四小校门口设立“上梅红”服务亭,每天有志愿者在这里进行交通疏导、引导过马路等服务。在细佬冲网格,楼栋长冯秀华组织了十多位“上梅红”志愿者,每周五上午,志愿者便风雨无阻,清洁卫生,同时挨家挨户宣传发动,倡议大家积极行动起来,从我做起,从小事做起,人人争当爱护环境卫生的好公民。
聚焦“痛点堵点” 让群众自治组织“实起来”
立新桥社区充分尊重居民在社区治理中的主体地位,推动民事民提、民事民定、民事民办,建立自下而上的居民意愿收集机制,力求满足群众“微心愿”。
永泰商业广场是辖区内一处商住一体的电梯房,2021年,前物业公司合同到期,因经营管理方式等原因,大部分业主不同意继续签订合同。物业的撤离,致使小区一度面临“瘫痪”,生活垃圾堆积成山,无人清理,臭气熏天;未交电费导致电梯停电,夜里小区一片漆黑,居民居住安全及环境卫生无法得到保障。在社区、全体业主的积极配合下,2022年1月,第二届小区业主委员会开始实行自治模式。业主自治期间,经历了很多困难和矛盾,社区多次组织召开业主委员会和业主会议,针对一系列问题商量有效可行的解决方案,2022年11月,新的物业公司进驻,小区居民生活恢复正常。
曾经的粮油批发市场,下水道常年堵塞,粪水遍地,小区内经常出现高空抛物现象,停车场杂乱无章,这一系列问题,小区80余户居民迫切想得到解决。针对这些问题,社区“两委”多次入户,征集民情民意,根据民意制定、修改院落改造方案,2019年,社区将原有化粪池、下水道重新改造,操坪修葺一新,停车位重新规划,新添了多种健身器材,院内24小时安全监控,路灯全面亮化无死角,彻底改变了“脏、乱、差”现象。楼栋长、志愿者服务队伍也建立起来了,协助社区工作人员推进安全生产、疫情防控、综合治理、环境整治等工作,社区以各项活动为载体,促进邻里和谐,提升居民参与院落治理的意识,增强群众参与院落安全和美化环境营造的积极性,共建共享安全、优美、舒适宜居的院落。
立新桥社区坚持党建引领,党员示范,“上梅红”唱主角,建设居民自治、共建共享的和谐社区,全面推行“上梅红”楼栋微治理的模式,以“上梅红”志愿者为主力军,着眼民生微小事,激发人民群众自主自发的主人翁奉献精神,破解城市基层的管理难题,让党和政府的关心,温暖到每个居民的心坎,让“最后一公里”成为和谐的一公里。(通讯员 谢慕岚 王晶晶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