当前位置: 首页 > 热点 > > 内容页

田野上的“智囊团”

发布时间:2023-03-21 13:13:40 来源:东方资讯

带着科学技术从实验室走进田间地头,将高精尖理论翻译成农户们一听就懂的语言,推动科技创新要素与乡村振兴零距离对接……科技特派员们毫无保留地倾洒智慧与汗水,收获了朴实且充满敬意的称呼——


(资料图片仅供参考)

田野上的“智囊团”

3月16日上午,宿州气象台发布大风蓝色预警信号。

在埇桥区夹沟镇辛丰村农歌种植家庭农场里,科技特派员李明、周丹蹲在成片的菌垛前,和农场负责人杨孝宇一起研究菌丝生长情况。“温度超过34℃,金针菇就会停止生长了。湿度也得控制好,水分不足菌丝就长得慢、易干枯……”农技专家李明捧着一根沉甸甸的菌棒,拽出几根金针菇揉一揉、闻一闻,“这一茬长势还不错,水分含量比较适中!”

棚外大风“呜呜”吹,棚内“课堂”火热进行,不时有周边农户乐呵呵跑来加入。

没有桌椅,脚下的泥土地就是最好的讲台;没有黑板书本,挂着遮光毛毡布的大棚就是现成的教室。农户们围在科技特派员的身边,争先恐后提出日常遇到的各种种植难题,大家伙聚精会神地沉浸在“金针菇的世界”里,全然忘记了时间。“下课”后刚走出大棚,迎面而来的大风把周丹的刘海儿吹得凌乱。她顾不上整理,再三叮嘱杨孝宇一定注意把控好棚里的温、湿度。

2022年,我市共选派1232名科技特派员,实现“一对一”服务行政村全覆盖。这一支兼具“有文化”与“能吃苦”的队伍,步伐坚定地行走在宿州乡村振兴之路上。

强化组织领导 建立联合推进机制

在日前召开的全市科技工作会议上,8个优秀科技特派员创新创业平台、10名优秀科技特派员获得表彰。当他们身披鲜红绶带登台时,现场人员将热烈的掌声与敬意送给这一位位躬身田间、兼具智慧与奉献精神的专家。

一头连科技、一头连生产,将先进科技成果及种植经营理念传授给广大农户,科技特派员制度已然成为服务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抓手。

2022年以来,全市由科技特派员领办创办经济实体70家,线下集中技术培训农户23389户,研发转化应用农业“四新”科技成果699个,直接促进农户及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增收3852万元,促进企业增收8113.2万元,促进村集体经济增收3412万元。

在市委农村工作领导小组领导下,我市成立了市科技特派员工作办公室,每季度召开一次科技特派员工作调度会。出台《宿州市进一步巩固完善科技特派员制度的实施方案》等四个办法(指引),明确了科技特派员的工作职责、服务模式、人员选派、保障措施。

创新服务模式 提升选派功能实效

去年,我市从2022年高校应届毕业生中选认193名大学生科技特派员,促进大学生就业和返乡创新创业。坚持双向选择、按需选派,着力全领域覆盖、菜单式选派、组团化服务,促进科技供给与需求精准对接。

创新选派,不断壮大科技特派员队伍。坚持群众需要什么、地方需要什么、产业需要什么,就选派什么样的科技人员,真正把他们派到最需要的地方去。聚焦“四个面向”,科技特派员的类别从单纯发展农业种养殖和加工技术到乡村振兴、创新创业、数字信息化、食品加工等领域,最大化地发挥服务效能。

创新模式,提升科技特派员实效。田间地头找项目,创新科技助农新模式,打通科技到企、进村、入户的“最后一公里”,总结推广科技到农企“创新引领+成果转化+项目支撑”、进农村“政策引导+产业扶持+信息化”、入农户“小微产业带动+职业培训+技术指导”等主要服务模式及多种形式的创业模式。

创新服务,注重引导、协同与宣传。支持科技特派员以团队形式集聚服务力量,针对产业链上突出共性问题和典型科技需求,构建产业创新链核心团队,促进科技成果转化和农民增收。去年组建省级科技特派团11个,市级科技特派团19个,实现科技特派员从“单兵作战”向“团队作战”转变,形成“1+1>2”团队效应。

汇集创新要素 服务乡村振兴

通过搭建服务载体,以科技特派员为纽带,串联起科技信息、技术、平台和资金等创新要素,服务于乡村振兴全域全链全面创新。

以宿州大豆产业科技特派团为例:2022年以来围绕大豆生产上存在的“痛点”问题,邀请南京农业大学大豆育种专家盖钧镒院士、国家大豆产业技术体系首席科学家吴存祥研究员等15位大豆领域专家莅临宿州会商指导,先后召开大豆振兴协同创新体系建设研讨会等会议5次,进行了黄淮海地区100多个品种的引种筛选试验,选育大豆新品种3个,在四县一区建立技术示范点2000余亩。培训农技人员、种植大户、脱贫户等累计超1000人次。在埇桥区杨庄镇、栏杆镇建立的示范田亩产超过300公斤,团队推广的免耕覆桔精量播种技术及病虫草害绿色防控技术,可使大豆亩产提高25公斤以上,辐射带动超50万亩。

据统计,去年我市认定备案省级科技特派员工作站16家,市级科技特派员工作站15家,省级科技特派员创新创业示范基地15个,市级科技特派员创新创业示范基地11个。围绕县域特色,建设科技特派员标杆示范点5个,围绕乡镇特色产业,建设可复制、可推广的科技特派员样板点5个。

在一望无际的田野,在乡镇奔波的路途中,在风里雨里寒潮里,在“三农”事业的规划书中,在乡村振兴的宏伟蓝图上……科技特派员们,一步一个脚印走出辛苦与智慧、汗水与成果、丰收与欢笑这一串串令人动容的排列组合,无愧“田野上的智囊团”称号。

本报记者 关小宇

推荐阅读